华为是理想的跛脚者吗?"李CEO李想在三个小时内连发三条微博

日期:2023-06-21 16:53:34 / 人气:243


他先是评价上周的理想销量,说超过了that;然后回复网友的评论,说朋友的销量是“三瓜两枣”;最后发了一篇接近2000字的长文,总结了公司的核心驱动力,表扬了华为,收获了一波流量。

李想表示,华为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。2022年第三季度,M7在媒体行业的发布和交易,直接把李ONE打残了,导致销量崩盘,提前停产,根本睡不着觉。
但是后来他们全面研究华为,出了十本关于华为的书,凶如猛虎。最终他们成功逆风翻盘,现在已经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冠军。
故事很精彩,鸡汤很浓,话题做得很巧妙。但也有眼尖的网友指出,李ONE的崩盘基本不是M7造成的,而是理想L8换代的消息造成的。
“这么说华为又在倒车了?”
“对,华为是最合适的,能带来更多流量。”
进攻的公司华为是防守的理想。作为中国汽车圈最有营销和野心的两家公司,谁怕谁?或者说,谁在学谁?
李一,真的被华为禁用了吗?
我们知道华为不造车,帮助车企造好车。
当然,这个说法是华为自己说的,也有几分真实。是否值得相信,要看场景和时机。
文杰是华为和赛勒斯共同打造的汽车品牌。华为引领产品定义,把握用户体验,在自己的门店销售。赛勒斯主要负责生产。这是“华为智选”模式下的第一个品牌。
应该很少有人会认为,能在短短三个月内(史上最快)让全世界拥有如此响亮的声量,交付过万,与韦小立同桌,是赛勒斯的功劳。还是要看华为。
华为2021年开始和赛勒斯合作,当时赛勒斯还叫小康股份。当年年底,华为推出了问问世界的品牌。随后,媒体发布了新车M5和M7。
有人不相信李的说法,M7把李ONE打残了,导致销量崩盘,产品专家离职。销量崩盘是真的,但不是M7的原因,所以要打个问号。
让我们把时间倒流,回到去年夏天。当时有几件事:6月21日理想L9的发布;7月4日,M7发布;9月30日,理想L8发布。
这三款车中,L9是比较理想的旗舰车型,价格在45万元以上,是单档;L8是李ONE的升级版,被外界称为李ONE品题;问界M7对李ONE,直接竞争。
M7发布后的第二个月,在李ONE的销量从1万多辆暴跌到4000多辆,这就是李想所说的“崩盘”。
单从时间线来看,似乎M7“狙击”了李一个。然而,许多李ONE的车主认为,正是理想的L8“背刺”赢得了李ONE。
之前说过,理想L8是李ONE的升级版,所有配置都进行了全面升级。正常人肯定是买新的不买旧的。去年8月15日,李在微博中与网友互动时想提前放出风声:“L8现阶段不要给李买一个。”然后9月初,理想状态是11月初发布L8,当月交付,李ONE停产。
消息出来后,老东家和潜在东家都被炸了。大批刚买李ONE的人自发组织维权,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发声表达不满。想买李1的人默默的把钱放进口袋,等着L8。而李一也不得不开始降价清理库存。
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李ONE的月交付量骤降至几百辆。
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Ideal将于11月至9月发布原版L8。直到交付L8,理想才恢复。
那么那段时间,M7卖的怎么样?
7月交付1100辆,8月、9月、10月、11月分别交付2668辆、4746辆、5226辆、3529辆。这个成绩在业内其实很一般。今年以来,行业内M7的月交付量一直徘徊在1000辆以上,后劲明显不足。
从结果来看,与其说是华为打败了李一个,不如说是它理想中的自己。
02理想畏惧华为,华为学习理想。
单从产品力来看,世界上的M7并不具备挑战李one的实力。
去年M7发布的时候,很多人指出用的是东风风光iX7,一款十几万元的疑似换壳的低端车。这两款车不仅外观相似,一些关键结构件也没有改变。M7还是有一些设计上的缺陷,过不了25%的小偏置碰撞。
在去年11月的中国保险研究院测试中,在驾驶员25%偏置碰撞测试中,乘客舱上部侵入、车身结构和耐撞性相容性的得分均为“A”(良好),但车内乘客安全性综合得分为“G”(优秀)。这引起了争议。有人指出,a柱可能在M7号边界的碰撞中变形。
M7的产品力已经很久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了。
但归根结底,李想真正害怕的不是世界上的某一款产品,而是华为兵团强大的作战能力。
华为的“狼性”在业内众所周知。其资金储备、技术实力、渠道资源、组织能力都是一般创业公司远远无法比拟的。对于华为来说,某个领域的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。已经验证了太多次了。
华为曾经承诺不做手机,后来华为手机做到了中国第一;华为也曾表示不会做公有云,现在华为的云业务在国内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云和腾讯云。现在华为说不造车了。谁知道华为什么时候会把自己的车开上新车的战场?
六年前,华为想探索AIoT品类。当时还没有全国开店,小米的AIoT生态链正在蓬勃发展。主管华为手机的余承东专程来到小米深圳旗舰店“偷师”。后来很多人都知道,华为的AIoT生态系统和全国门店已经建成。
去年7月3日,M7发布会前一晚,余承东去深圳一家体验店李看L9。据说他现场学习了40分钟,每一个位置,每一个特征他都看的很仔细。
M7的很多指标几乎都是直接针对李一个人的。
比如,两者都是三排六座的中大型SUV,都以大空间为大卖点,价格区间高度重叠——李ONE售价34.98万元,而M7售价31.98万-37.98万元,刚好比李ONE高、低3万元,是精准打击。
更重要的是,这两款车都是加长程序。延程是曾经不被业内看好的技术路线。它被理想证明是可行的,并独自完成了教育市场的工作。华为作为汽车行业的新手,直接模仿班上的尖子生,省去了自己摸索道路的时间。余承东曾表示,“感谢李在探索增程车型上的努力和贡献。”
在已经被对手验证的成熟竞技场,采摘成熟果实是华为一直喜欢做的事情。
华为长期积累的军团作战能力和高强度的火力输出,会让暂时领先的对手防线崩溃。这可能是李认为华为让李一个人残废的重要原因。
一位与华为有过深度接触的企业家告诉申图,华为很霸道,给其他企业很大压力。
南方某城市的一位理想车主发现,当地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开在理想店旁边。“被动舔理想流量。”华为的掣肘是不能明确说要造车。“这就导致了世界只能挠华为,而不能完全挠华为。”
李想说,和华为一起战斗后,他们很快学会了华为的产品研发、销售服务、供应制造、组织管理,并通过实战训练,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,守住了防线。
理想向华为学习,华为也在学习理想。高手过招,枪在箭后。
03圈子里最远的路是大老板的套路。
余承东和李湘都是出了名的“管不住嘴”。余承东外号“余大嘴”,李在微博要上天入地,被一些有理想的车主骂。
一位李ONE的车主,在理想L8发布前被销售催促,之后成为“绝版车主”。作为一个绿韭菜,他告诉神途,他对车相当满意,但不喜欢CEO的发言。他上了微博,李要定时喷。
但是,他发现“骂得越多,车卖得越多。”
这就像特斯拉。虽然有争议,也和车主打官司,但完全不影响销量。

这次李湘连续发了三条微博,尤其是近2000字的长文。表面上是总结和反思,客观上却起到了营销的作用。
请注意,这波传播的起点是最新一周销售数据的理想发布,两款手表碾压新势力,另外两款手表赶超奢侈品牌。所有后续的动作都可以看作是为它造势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你可能不喜欢这个品牌,也可能不喜欢它的CEO,但你记住了,它依然是你印象中的畅销书。
在中国市场,销量很重要,或者说外界对一个品牌销量的观感很重要。卖得多等于产品好,等于可靠,这是很多人的偏见。比亚迪和理想验证了销量反哺销量的道理。
所以今年以来,每周公布销量,拉起其他品牌,做个榜单,大家对比,不断强化第一标签,是比较理想的。
这个动作充分体现了理想公司的精明和算计。尤其是理想“独创”了榜单的统计口径——在所谓的“新势力品牌”榜单中,销量比理想差的威品牌榜上有名,而销量比理想高的爱安却不在榜单上。
为什么威牌是新势力,而爱安不是?
“因为爱安销量高,如果放在榜单上,理想只能是千年老二。”有人说。
类似的精明体现在很多细节上。比如去年理想L9发布的时候,流传最广的口号就是“500万以内最好的国产SUV”。这句话把理想和百万豪车联系在一起,“家”的模糊属性绕过了广告法。于是就传了下去,成了“五百万中的极品。”
华为的营销也差不多。去年M7发布的时候,余承东说“一款舒适性过百万的豪华车”。为了展现车内的大空间,余承东用详实的数据与豪车进行对比,就像李湘一样,然后他发明了一个新词——“bigger than bigger”。
不过,就像李想不会刻意提醒你“家”这个定语一样,余承东也不会告诉你,M7第二排的零重力座椅打开后会挤压第一排和第三排的空间。
这些疯狂的营销动作,在引发争议的同时,也带来了流量和关注度,推动品牌走出圈子。
这一次,李想“揭露”与华为的“秘密战争”。在向对手致敬的同时,他也抬高了自己。营销的高明之处在于,看似在战斗,实则是营销。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那么大,不是一两个品牌能瓜分的。
最后我们发现,圈子里最远的路,就是老大哥的套路。"

作者:鼎点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鼎点娱乐 版权所有